利用淡水虾动态监测水体微塑料污染
发布时间:2019-04-18 阅读次数:
项目简介:
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1微米至5毫米)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被称为“水中PM2.5”,普遍存在于内陆水体当中。微塑料比表面积高,也可携带或吸附水体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一定威胁,进而影响旅游业、渔业和商业的发展。由于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
澳大利亚属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微塑料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尤甚,而由于其地广人稀、干湿季节分明,因此不同季度之间污染物浓度差异较大。较为经济、快速、简便、准确的对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溯源是长期以来的难题。本项目利用澳大利亚淡水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澳大利亚玻璃虾作为试验生物体,对其生态习性做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利用室内暴露实验和室外环境调查数据来说明其对微塑料的摄食行为,力求将标准监测方法推广到澳大利亚的多个水体环境监测项目当中。目前并无前人研究生物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本项目也为全球范围内微塑料生物监测和溯源提供了基本依据。
预期目标和技术指标:
目前通过室内实验已初步总结出针对塑料微粒的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准备实行野外动态监测试验。本模式可用于推广至国内淡水水体微塑料环境监测当中,预计利用同一目生物即可进行类似监测。
融资需求(万元):350
项目先进性:国际领先
项目所属领域:生物医药
成果及专利情况:本人于2016年9月起在墨尔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利用澳大利亚淡水虾监测淡水水体微塑料污染》,致力于建立起高效率、低成本的实时生物监测方法,并有望将成形方法向全球类似污染水体环境监测和污染物溯源推广。至今本人在进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不同种群虾的生态调查和群落季节性变化规律研究,并进行水体和野外虾微塑料含量的调查研究。基于实验室暴露试验,本人初步总结出了野外动态监测的要点并即将应用于野外试验当中。
本人在国内的学习和工作期间曾参与的主要项目如下:
“养殖对虾病毒病控制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合作项目;
“我国典型人工岸段生态化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重大专项;
“渤海湾区域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辽东湾区域污染风险综合调查”、“秦皇岛海域‘褐潮’原因种生理生态特征研究”等多项环保部科研项目;
河北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ISTP)“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对非洲爪蟾性腺发育的影响”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EI和核心期刊论文6篇。
本人
合作方式:技术入股
成果归属:本人
持有人姓名:南炳旭
国家(地区):澳大利亚
联系人:‘61-420980579
+61-383446256 bashernan@163.com